專訪社會建構論大師 肯尼斯與瑪麗.格根
|
溝通是關係中的舞蹈
生命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永遠都是我們如何建構自己的世界。
前不久,我做了一個檢測:醫生往我胳膊上扎針,並實施一系列電擊。這個檢測會帶來一些疼痛,但當針尖扎入我的皮膚時,我決定做個小試驗:每次電擊襲來身體微微顫動時,我不是報以痛苦的呻吟,而是笑出聲來。醫生或許會認為我這人腦子有問題,但對我來說,這個小小的試驗卻是值得的,笑聲確實有轉化的能力。我並未陷在痛苦中,實際上,我發現自己心情愉悅;直到最後離開測試室,我仍面帶微笑。
--肯尼斯.格根《醞釀中的變革》,心靈工坊
透過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辦人吳熙琄博士的引薦,《魅麗》很榮幸採訪到肯尼斯與瑪麗.格根夫婦。第一眼看到他們,就覺得他們相當親切,即使肯尼斯已近八十,太太瑪麗也年過七十五,但我實在無法用老先生或老太太來形容他們,兩人呈現出來的是年輕、愉快、健康、和諧、幽默,換句話說,絕對是每個人心目中最渴望擁有的家族長者形象:充滿智慧、開朗,而且天真。
兩位都是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國際心理學大師,各自有專業的研究領域。今天難得有機會邀請兩位一起出席,我更希望能從他們身上探索一些夫妻之間充滿智慧與活力的相處之道。
如同一開始,我引用了肯尼斯書中描述的心情故事,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他性格裡頑皮、有趣,發人深省的面向。在一場他們夫妻共同出席的演講會中,他說,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由於情緒低落,一進門便脫口抱怨起太太來,這時瑪麗當然也沒給出好回應,就這樣你來我往個幾句,突然,肯尼斯停了一下說:「要不我再來一遍?剛才狀況好像不太妙。」於是NG重來!他快快拾起公事包,拿起該有的行頭,往屋外退去,這次,肯尼斯重整好心情,重新倒帶。帶著甜蜜的笑容,再推開門他開心地說:「親愛的,我回來了,你今天好嗎?」「喔,甜心,我很好,你呢?」呵,妙了!
看事情的角度標
將改變生命標
賴佩霞:兩位都是研究如何建構人們更美好生活的國際知名心理學家,我想直接請教兩位,當你們看到一個對生活不滿,發現生命出了問題,又找不到出口的人,要如何改善現狀、幫助自己呢?
肯尼斯:首先,要想想我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通常我們都是在傳統架構下來看這個世界,當生命發生了某些問題,第一個要檢視的,是看看你如何建構、理解、描述你的生命。生命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永遠都是我們如何建構自己的世界。
舉例來說,兒子沒有通過國家鑒定考試,不符合你的期待,以傳統的角度來看,那是一場失敗。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兒子有他開拓生命的能力,可以靠著有別於他人的選擇找到「自己」的定位。他是傳統期待下的受害者,被強迫成為他不想成為的某種人,但如果能夠改變看待整件事的角度,生命就會從此改變,也改變家人。所以,事件本身沒有好或壞,完全取決於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所帶來的結果。
賴佩霞:怎麼樣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在努力試圖從問題裡掙脫出來,如果這是一件容易的事,相信早就釋懷了。對於仍然卡在同一個點上看不開的人,該從哪裡著手?
肯尼斯:我們需要做一些調整,重新建構思維的第一步並不可怕,關鍵是透過這件事情去認識不同人的想法。即使別人可能會說一些你不想聽的建議,那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件事情。
瑪麗:如果你的人生可以從你建構的痛苦故事中走出來,對你是有幫助的。當你遵循著故事的脈絡和模式,被卡在一個不是很好的故事裡,何不採取其他的故事來看看自己的可能性?以家庭來說,身為母親、妻子、女兒,你被這些故事模式框得喘不過氣,或許你能找到一個地方,將美好也寫入自己的故事中。或許去上上藝術課,或許找個人照顧你的母親,有時請你的丈夫做做飯。你可以給自己一些空間,扮演另一個角色。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不給問題定位,不把世界當作一個問題來看待,而是把事情視為機會、挑戰、或是整體事物的一部分。
藥物只能治標
人生仍得重頭開始
賴佩霞:人遇到心理或精神上的議題時,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現代人知道可以尋求專業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幫助,也有人開始用藥物來治療心理或精神上的困頓。你可以談談藥物使用上的問題嗎?這似乎也成了一種新的趨勢。
肯尼斯:不管我們是否找到比「問題」更適當的用詞,我們還是暫且稱它為問題吧!即便我認為問題可能是新的機會。藥房裡有一些藥可以使你變得正常、變得比較快樂,這樣的邏輯逐漸被蔓延開來。事實上,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可以被稱為「問題」,然後人們就開始使用藥物,試圖把問題排開。精力太旺盛?有藥可以治!太憂鬱?有藥可以治!不想身居要職?有藥可以治!
|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86期/11月號】
留言列表